您所在位置 : 海南旅游 > 风土人情 >

《海南“移民”史略》

来源:琼海房产热线  点击:2336次  时间:2011-05-17 23:34:00

摘要:海南是历史上的移民省,历代移民到海南的海南人及其后代,对开发海南、建设海南、发展海南作出了很大的贡献。

   转载一:《海南“移民”史略》
  ○ 海南省迁琼先民研究会会长、省文史研究会副会长 伍尚光
        
  从小的时候就听到传说,也看到故事书,说海南人是兄妹俩繁衍发展起来的。其实不然,海南是历史上的移民省。
  现仅就海南始祖、语言、教育与移民的关系进行浅谈。
        
  一、移民和始祖的关系

 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,于三十三年(公元前214年)设置南海、桂林、象郡等南方三郡,海南属“象郡外教”。于汉武帝元封元年(公元前110年),开始设珠崖郡和儋耳郡,时隶属广西省,郡下辖县。疆域设治必有其人。海南设治前,已从广西、广东移居有黎人、临高人和少许汉人约10万余户人家。

  黎人,是移居海南**早的民族。先后移民海南的黎人有5个分支。孝黎,移居海南时先在文昌、琼山、临高一带登陆居住,后再进入乐东、昌化江流域和三亚、陵水;杞黎,先移居海南北部地区,后再进入琼中、保亭;本地黎,先移居海南东、西和北部地区,后直入白沙县;美孚黎,移居海南后进入昌化江中游一带;加茂黎,移居海南后,进入陵水、保亭。5支黎民移居海南,由于设治后政治变革原因,逐步从东、西、北部向中、南部原始森林山区群居,过着刀耕火种和捕猎的生活。黎民少女有纹脸的习俗,不同支系纹脸图形有别,表达部族标记和祖先信仰。他们移居到中南部山区后,就稳定下来,靠自身繁衍生息,成为海南省分布区域比较大的少数民族。

  临高人,是从广西、广东交界地区迁入临高的壮族移民,比黎人移居海南较晚。黎人从西部向山区进入后,由临高人遍布西北部地区。

  汉人移民,海南设治后至清末的2000余年间,汉人从唐朝以后开始大量迁入,后成为海南的主要移民。从移民来源地和在海南的分布地域分为中原人、闽人和广东人。

  中原人。一是经商贸易。中原商人认为海南两郡在大海中和大陆分离,而崖岸盛产“珍珠”是个宝,所以叫珠崖郡。海南深山老林的“沉香”与中原“白金”等价,还有海产品和热带资源,吸引中原商人的到来。中原商人来后,福建泉州和兴化、广东惠州和潮州的商人来得更多。主要经营珍珠、沉香、山货、海产品(小咸鱼干),促进了大陆和海南的商品流通。后来又从海南到南洋各国去经商,使大陆商人从商更加活跃。不少商人认为海南是个好地方,则落籍海南;其二,古兵进入。历代皇朝为守护边疆,掠夺海南资源,派兵来海南参与战事,并兼垦殖;其三,避难逃荒。古代中原长期战乱,群雄割据,带来灾难,民不聊生。为逃避战乱,持不同政见者,战败者和难民不少移居海南;其四,流放官员。唐、宋时期,海南是中央皇朝流放官员和文人的场所。据统计,唐代流放到海南的官吏有22人,宋代流放有27人。至明代,朝廷已不再把海南作为流放官员的场所,改被贬任职为调派任职。

  闽人。闽人移民海南**多,特别是闽南(莆田)人。唐宋时期,中原连年混战给江南地区人民带来灾难,迫使中原人南迁福建,后从福建移民海南。莆田文化发达,考中致仕遍布中原,朝廷派官到海南任职也多数是莆田人。

  住在文昌铺前沿海一带的闽人,遭受琼北大地震(1605年)的震害,损失惨重。连姓族和齐姓族几乎全族覆灭,连姓只有其惠、其昌兄弟俩劫后逃生,齐姓只有齐相光幸存。据连姓家谱记载,这次地震有72个村庄陷海。

  广东人,又以客家人、潮州人为主。清乾隆时期,客家人口激增,朝廷发布《敕开垦琼州荒地》命令,大批客家人为了谋求出路,移民海南儋州、崖州、定安一带山麓开山造田;客家人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,为避“世乱”,客家人大规模移居海南儋州、定安、崖县、澄迈、临高、万宁、陵水、琼中开发山区;民国时期,军阀混战,客家人的民族资本家和华侨实业家急于寻找一个相对稳定的**环境,把海南当作**的“海外桃源”,带领大批人马移居海南儋州、琼中等地兴办多家公司,开发矿业和种植橡胶业,创办多家胶园。客家人成为海南的开山始祖和种植橡胶的创建人。当今儋州的多家农场都是在这些胶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。

  唐后移居海南的历代汉人,唐以前约有2万人,唐代增至7万多人,南宋时增至10万人,元代达到17万多人,明代高达50万人,清代中叶增加到217万人。据抗战期间日本人对海南移民来源地的调查称:海南人口235.1万,其中闽人150万,中原人40万,临高、客家人20万、黎人20万,苗人5万,回民0 1万。据不完全统计,移民海南省有103个姓,其中,来自唐朝7个,宋朝48个,元朝7个,明朝37个,清朝4个;共来始祖162个,仅据132个始祖的统计:来自唐朝10个,宋朝62个,元朝8个,明朝48个,清朝4个;始祖中来自福建104个(其中莆田82个),中原地区15个,广东10个,广西3个。以福建莆田居多。且各姓族基本上都有族谱、族坟、族祠,这就构成了始祖来源地和落籍地的基本结构,形成移民人口发展的四个特点:一是早移民的始祖繁衍多。海南的吴、李、黄、王、赵、张、周、陈等姓都是唐宋移民海南的始祖,人口繁衍多,成为当今中国的100个大姓中的10大姓之一。吴贤秀始祖,福建莆田人,考中进士致仕后,官至户部尚书。因闽中社会动乱,携子理、玫、现于唐永贞乙酉年(公元805年)迁琼。落籍琼山,墓葬塔市。吴贤秀不仅是吴姓入琼始祖,也是入琼汉人的先祖。许谟始祖,原籍福建莆田。宋光宗绍熙二年(公元1191年)渡琼任琼州通判,死后葬文昌冯坡五龙港,墓碑刻“宋过琼始祖任琼州通判许谟公墓”。育男三:全、金、企。全居文昌,金迁居琼山,企迁居临高。二是移民始祖多的发展快。海南移民始祖较多的有黄姓、张姓(各8个),陈姓、林姓(各7个),符姓(4个),他们多数于唐宋迁琼任职,又基本落籍文昌,当今成为海南省人口较多的姓氏。符元生始祖,原籍中原河南维阳,任广东南雄太守,后选任中书令,于唐昭宗大顺二年(公元891年)迁琼抚黎。符有辰,生于福建莆田,于宋仁宗天圣三年(公元1025年)迁琼,任清化军指挥使。符元生、符有辰都在任职期间抚黎有功敕封万户候,都落籍文昌。符有辰卒于军所,其子宗系、宗铭、宗举、宗安各任官职,分管琼、崖、儋、万四州清化军。符元生公墓葬在文昌龙楼铜鼓岭,墓碑上刻“唐始祖参议中书符元生公墓”,是文昌境内当今**的唐代墓葬。三是生育多的人丁旺。朱廷玉始祖,浙江嘉兴人,宋景德二年(公元1005年),奉命征琼海寇,协镇琼崖,升雷琼总镇,后升京殿前将军,在琼生八子,当时称“八龙”。长子圣护回京任职,其余七子圣谟、圣训、圣甲、圣洪、圣诏、圣泰、圣保落籍琼山晋江村,其子孙后代遍布全省。始祖王居正,原籍河南开封,官至兵部侍郎,封为文华殿大学士兼枢密察、赐太师,金兵占领开封后,随宋高宗迁居应天府,后又迁居福建莆田,于南宋绍兴二十一年(公元1151年)为秦桧所诬,从莆田携妻李氏(丞相李纲三女)、子迁居海南,在琼山府城逝世,墓葬铁桥。长子斗魁,进士,育九子:三子尚礼迁居文昌,为王氏入文始祖,其他八子分布琼山等全省各地。四是移民人口发展多后的再移民。大陆汉人向海南移民的历史,也打开了海南人向东南亚各国再移民的历史。海南**早移民的地方是越南,后来扩展到东南亚,伸延到世界各国,又以东南亚居多。当今东南亚各国讲海南话也比较流行。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1),文昌人口只有24203人,而这一年就有2000余人乘小船到泰国,当今泰国初贝岛等地的华裔,还讲以文昌口音为标准的海南话,并建有多处的“水尾圣娘庙”。根据建省后所公布的人口数字,海南现有人口和在海外的华人、华侨人口几乎对等。
        
  二、移民和语言的关系。
        
  海南是历史上的移民省,语言是新老移民成块群居演变的产物。当今海南人民所使用的语言主要有黎语、临高话、客家话、粤语、儋州话、军话、村话、苗话、回话,但又以海南话和普通话为主。

  黎话。黎话在语言学谱系分类上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话支,以孝方言为通用,是黎族五大支系人口**多的一支,使用范围广,具有代表性,分布在我省黎族大部居住区。黎文方案以这个方言为标准音设计。黎话中还分为杞方言、美孚方言、本地方言和加茂方言,也在同族中能够相通。

  临高话。临高人从秦汉期间迁入海南,比黎人迁入晚,故黎人一贯称临高人为“客”。临高话和广西壮族语言同源不同流,现在的临高话既有壮语成份,同源词占57%,也有黎语成份,同源词占21%,是迁入后同黎人在语言上相互交融的结果。

  我省中部、西部和南部的部分或少部地区讲有粤语、客家话、儋州话、村话、军话、苗话和回话。粤话主要在石碌铁矿和水上居民、海上捕捞为生的渔民;客家话主要是当初客家人、潮州人迁入儋州一带带来的语言;儋州话主要在儋州、临高、昌江一带沿海地区的部分乡镇;村话主要在东方和昌化江流域;军话主要在三亚崖城,东方八所、十所、新村等乡村,昌江的乌烈、昌化、海尾等乡镇,儋州、临高的少部地区。军话属北方方言系统,与普通话较相似,是当时中原人充当吉阳军、昌化军落籍演变过来的语言;苗语和回话是各自民族固有的语言。儋州语言复杂,讲普通话、海南话、儋州话、客家话、临高话、村话、军话等七种。

  海南话。海南话系汉语闽方言系统,和闽南话、潮州话、雷州话较为接近。由于闽南人迁入增多,以闽南移民为主的海南人所操的“闽南话”,逐步演变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海南方言——海南话。海南话当今在全省乡镇基本通行,只有在不同地区有音和调上的差异。海南话自明朝记载起就以文昌口音为标准,其由来是:文昌海岸线210公里,又有大小海港30多个,“三角洲”多。清澜港位于文昌东南部,东部通向南海,港门小,北部接壤八门湾,八门湾是文昌河、文教河的出口,两岸成片红树林和椰林成为海陆立体天然绿带,清澜港内湾河宽而长,是天然的避风港。清澜港自汉代以来就是海南东北部的交通要道,古时称为深水港,“琼州之肘腑”,是渔、商、军、民的天然良港。古代海运落后,移民从清澜港或各州港口进入海南,无不被文昌的天然景色所吸引。这是其一。其二,唐宋被贬流放到海南的官员文人,移居文昌的始祖达55个。如陈姓、张姓(各7个)、符姓(4个)都于唐宋移居文昌;黄姓(9个)、林姓(8个),于唐宋移居文昌,多数从福建莆田携带妻子迁居海南州县任职。当今文昌陈、符、林、黄姓的人口**多,分别分布在全文昌26个乡镇六、七百个村庄以上。特别是符姓,全国人数不多,名列当今中国100个大姓之外,但海南人数不少,尤其文昌**多。闽人移民多儒教致仕出身,无不信仰“祖师爷”,文昌于宋初建有“孔庙”,教育子孙后代,也吸引闽南籍官员的后代落籍文昌。其三,迁琼的闽南人官员积极招收闽人入琼当兵。龙海清始祖,莆田人,授封琼州总镇,世袭千户候。宋崇宁三年(公元1104年),奉命率精兵数千抵琼,在文昌清澜登陆驻营,一次就带领一批壮士入籍文昌。明代,清澜港成为重要战略要地,成立守御所,渡琼赴任的汪宣(千户)、钱春(正千户)、严其慎(千户候)、丁仕学(镇守清澜马头武略将军),他们同兵士也多就地落籍。其四,文昌当今统计有姓氏146个,多是历代闽南人移民。新移民的后代沿着演变过来的闽南“海南话”顺传下去。历史构成文昌移民以莆田为主,海南话也以文昌口音为标准。

  普通话。在海南,普通话和海南话一样流行。新中国建立后,推广普通话教育。海南当今机关、学校、部队、城市居民、农场及农村的青年人都通讲普通话。
        
  三、移民和教育的关系。
        
  教育出人才。

  中国从孔子(公元前551—479年)教育思想的影响,隋朝科举制度的建立,直至唐朝,海南教育还是空白。是宋仁宗采纳宰相范仲淹的建议,在各州县设立儒学,海南才于宋仁宗庆历四年(公元1044年)创办琼州府儒学。接着,琼山、文昌、澄迈、临高、乐会、儋州、昌化、万州、陵水、崖州、感恩县学才相继设立。后来,海南州县和各移民地办学成风,形成儒学、社学、学堂、学宫、书院、学校的教育体系。如王弘海举办的尚友书院成为定安中学的前身,黄远谟创办的文山书院、还从京都请来川口五郎等5位日本教育家任教,客家人举办的客家小学成为松涛小学的前身,客家中学成为那大中学的前身。

  唐、宋时期,被中央皇朝贬谪、流放的官员、名人到海南不少。唐高宗显庆二年(657年)贬韩琼来海南振州当剌史;唐武则天授元年(690年)贬韦方质来海南儋州当司马,延载元年(694年)贬李昭德来海南当陵水令;唐中宗神龙二年(706年)贬敬晖、德宗建中二年(781年)贬杨炎来海南均当崖州司户;唐顺宗永贞元年(805年)贬韦执谊、宪宗元和十五年(820年)贬皇甫越、宣宗大中元年(847年)贬宰相李德裕来海南均当崖州司户;唐懿宗咸通十四年(873年)贬韦保衡来海南当澄迈令;唐昭宗光化三年(900年)贬王博、天右二年(905年)贬独孤损来海南当崖州司户等。南宋时期,兵部尚书、丞相李纲、宰相赵鼎、枢密院编修胡铨、参知政事李光等朝廷官也先后被贬来海南。兵部尚书卢多逊及其亲属已于太宗时一并流放崖州,后死在崖州。苏东坡也流放来海南。据统计,唐代流放海南的朝廷官22人,宋朝流放的朝廷官27人。元朝因王室争权夺位而流放来海南的王族、权臣也不少。

  人到不得志时总变得更加实在。海南人民不忘被贬官员、名人的历史作用。唐朝的李德裕和宋朝的苏东坡至今还流传佳话。苏东坡流放海南三年,不顾个人政治上的得失和年迈力弱,在儋州积极传播中原文化,推广普通话,设堂讲学。由于当时峨眉山“三苏”的全国声望,吸引海南学子学心如饥如渴,纷纷上门拜其为师,海南学子积极求学使他深受感动,凡上门求学者他都来者不拒,因材施教。琼山学子姜唐佐,求学心切,携带老母到儋州求教。姜唐佐勤奋好学,发奋图强,学业日增。苏东坡对他十分器重,认真培育。姜唐佐应试。成为海南科举史上**位举人。不久,苏东坡的学生符确又成为海南科举史上的**位进士。这都是苏东坡对海南启蒙教育的结果,也是苏东坡流放海南的**大贡献。可惜的是,苏东坡在得意门生姜唐佐考中前已被赦北归去世(1101年),没有见到学子为他争气。苏东坡对海南古代文化的传播,促使海南在科举制度中后来居上。后来琼山、定安、儋州、崖州、文昌等州县出了不少文化村镇和书香世家。有6对父子进士,他们是:唐舟(1404年)、唐亮(1418年):唐胄(1502年)、唐穆(1538年);钟芳(1508年)、钟允谦(1529年);黄显(1542年)、黄宏宇(1559年)、张岳崧(1809年)、张钟秀(1845年);王映斗(1844年)、王器成(1880年)。从宋朝到清朝,海南共有举人767人,进士106人。其中:宋朝举人13人,进士12人;元朝举人2人,没有进士;明朝举人595人,进士62人;清朝举人157人,进士32人。在海南767名举人中,琼山358人,在106名进士中,琼山57人,琼山居多。琼山一县的进士数就高出明清时期全国县份进士平均数。后来人不忘唐宋名臣、名人李德裕、李纲、赵鼎、胡铨、李光和苏东坡传播文化种子的历史功劳,在琼州府城建“五公祠”和在儋州中和镇建有“东坡书院”、乐东县太安乡南仇人民还建有“李德裕庙”予以纪念。

  海南宋代办学立基,明代名贤辈出,逐渐变朝廷官来海南任职为海南官去朝廷任职。计明清两代,海南进士到朝廷、两广、中原任职的有78人,其中在中央皇朝任尚书、主事、御史、大学士等的有27人。海南中举人士,无论从学术思想,政绩及对后世的影响程度,都比明代的人士较为突出。明代薛远,官至吏部尚书、兵部尚书(其祖父薛祥为工部尚书);廖纪,官至吏部尚书、工部尚书;王弘海,官至礼部尚书、会试副总裁、国子监祭酒;唐胄,官至都察院右佥都御史、户部右侍郎等,正史《明史》对其评价很高,称其为“岭南人士之冠”;丘浚,官至礼部尚书和文渊阁大学士、户部尚书和武英殿大学士,进入封建统治皇朝**高层,政绩显著,在文学、史学、经济学等方面也有较高的建树,被誉为“中国十五世纪经济思想卓越代表人物”;海瑞,举人出身,官至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,南京吏部右侍郎等。一生不畏权贵,刚正不阿,严惩贪官污吏,盖世清官,举世瞩目,流传于世,是古代中国人民心眼中的保护神,有“南包公”、“海青天”之种。更令人震动的是,明宪宗时期(1466年)在一个月时间内,海南人薛远、丘浚、邢宥(都御史),任职于中央皇朝;又于明世宗年间,海南人王弘海、海瑞任职于中央皇朝。明代,海南人进入中央皇朝而震惊全国,当代,《海瑞罢官》也震惊全国。中国“文化大革命”从评《海瑞罢官》拉开序幕,海口市红卫兵将海瑞墓挖掉,把棺内所存骸骨和头发拿到海口市人民广场烧毁,说是肃清封资修余毒。彻底否定“文革”后,海瑞墓已修复。1997年12月海南文化历史研究会在海南主办召开《丘浚、海瑞学术研究会》,来自世界各国、中国各省的专家学者70多人。

  海南是历史上的移民省,历代移民到海南的海南人及其后代,对开发海南、建设海南、发展海南作出了很大的贡献。

重要提示:1、本站页面内容(含视频内容),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,并非商业性或盈利性用途;2、本页面内容如有侵权或内容原作者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,请及时通知本站,予以删除。3、本页面所载内容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,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,最终以开发商实际公示为准。商品房预售须取得《商品房预售许可证》,用户在购房时需慎重查验开发商的证件信息。本页面所提到房屋面积如无特别标示,均指建筑面积;4、如本文中有涉及价格方面的信息,均具有一定的时效性,如为注明价格有效期则表示此价格信息仅限发布当天有效;5、除此以外,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,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许可,否则本网站依法保留追究权。

热门楼盘remenloupan

重要提示: 本站页面内容,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,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。页面所载内容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,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,最终以开发商实际公示为准。商品房预售须取得 《商品房预售许可证》,用户在购房时需慎重查验开发商的证件信息。本站页面所提到房屋面积如无特别标示,均指建筑面积;所涉装修状况、标准以最终合同为准;所涉及楼盘图片,未特殊说明的,均指效果图。

免责声明: 本站页面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多信息的无偿服务,所有楼盘信息以开发商最终公布为准,不声明或保证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。刊载的楼盘资料不视为楼盘已达到可售标准,仅供参考和借鉴, 购房者在购房时需慎重考虑。参阅本网站的用户,应被视为已确认得悉上述立场。此外,网站所涉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,如有侵权, 请立即与我们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