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位置 : 楼盘资讯 > 专家访谈 >

昌盛邹锡昌亲诉:我是被高盛狠狠骗过的人

来源:  点击:803次  时间:2010-08-23 07:22:00

摘要:昌盛邹锡昌亲诉:我是被高盛狠狠骗过的人

  高盛说:“只要跟高盛名字沾边,上市绝对没问题。”

  事实:上市未成,被高盛追债且加罚21%利息。

  高盛说:“买地钱不够我们可以借给你。”

  事实:高盛作为股东不能借钱且不能做贷款担保,**终借高息贷款解决。

  高盛说:“我们是CB合伙人,不是股东。”

  事实:委托给二线券商承销,拒绝一同路演宣传,禁止提及与高盛关系。

  昌盛集团董事长邹锡昌与高盛对赌,2008年上市失败后欠下2500万美元的高息债务,广州地标“中华广场”一度险些易主这则大新闻,你可能听说过。但你一定不知道,这家全球**大的投行,是如何让邹锡昌这个老江湖暴跳如雷、悔青肠子的。

  7月27日、8月10日,理财周报记者两次与他深入交谈,独家披露他与高盛合作三年背后不为人知的细节。

  “跟高盛沾边上市绝对没问题”

  理财周报:当初是你去找的高盛,还是高盛主动找的你?首次引进战略**者是出于怎样的考虑?

  邹锡昌:是高盛旗下创投基金GSSIA**部的人主动找上门的。很多人说我跟高盛合作是为了钱,但当时考虑引进战略**者,真不是因为缺钱,而是为了上市,想把企业做大做强。另一个方面,我是100%控股昌盛集团,引进一个战略**者也是为了规范公司的治理结构。

  其实,筹备上市不是我的本意,但因为我是广州**早做房地产的,别的企业一个一个都上市了,老板碰见我就说,“邹先生,大家都上市了,你怎么不上?”我觉得不上市没面子。

  关于决定上市引进战略**者,当时公司开了一个高管层会议,一半人支持,一半人反对。反对的原因主要是说,我们做项目,一直是一个一个做,不缺钱,上市有风险,还有业绩压力。结果我**后拍板,决定要上市。

  理财周报:那怎么会选择高盛的?还有别的选择吗?

  邹锡昌:2006年底的时候股票市场很火,那时很流行的做法是,你房地产公司做得不错,投行就派人主动上门,通过发CB(可赎回可转换债券)方式出一部分资金,上市成功后占一定股份。

  当时我跟五大投行都谈过,除了高盛还有美林、摩根士丹利、德意志和雷曼兄弟,他们下面的几个基金在竞争,高盛出价不是**高的。**后之所以选高盛,是因为一则出于它是全球**大的投行,总裁是美国财政部部长鲍尔森,之前也做了一些成功的大项目,的确比较厉害;二来当时亚太区总裁Kevien Zhang跟我说,只要跟我们高盛的名字沾边,上市是绝对没有问题的。我就听信了他的忽悠。

  理财周报:后来广为流传的你跟高盛签的对赌协议,是怎么一回事?

  邹锡昌:有很多媒体报道说,我跟高盛对赌,其实不是,我们是签订了一个不平等条约。当时高盛出资2500万美元,约2亿元人民币,占12.5%的股份。他们本来是想**5000万美元,占20%的股份,但我想那样的话,上市之后它占的股份很容易超过40%,我的绝对控股地位搞不好就给抢走了,**后讲到12.5%。

  **后签订的协议是:昌盛集团向GSSIA创投基金发行2500万美元可赎回可转换债券,利率7%;如果不成功,要加罚21%的利息。高盛方面派一个人出任执行董事,在公司的经营方面插手干预,是导致后面上市失败的重要原因。

  理财周报:这么高的罚息,当时高盛方面有没有进行风险提示?你有没有问过,上市失败的几率有多大?

  邹锡昌:从来没有。关于罚息的问题,我专门提出来过,但是对方跟我说,“美国的基金**都是这样操作的,这是惯例,不可能上市不成功的,你放心好了。”

  “买中山那块地,高盛答应借钱”

  理财周报:你所谓干预公司经营导致上市失败,具体是指什么?

  邹锡昌:哎!高盛进来之后,天天叫land bank(土地储备),说一般房地产企业上市的话都要3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才有胜算,而我只有80万平方米。他们就让我到处去找地。我当时看上的两三块地,高盛都看不上,他们一直说,他们是**专业的,**清楚**者喜欢什么,**后我只能听他们的。

  跟高盛的**次冲突,就是在买地上面。2007年3月份,我看上了花都的一块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,不用借钱都能买下来,而且当时办手续很快,对下半年上市很有利,但高盛方面却极力反对,觉得面积太小,地段也不够核心。

  后来,他们力主我买中山广场的那块地,建筑面积有100多万平方米。其实后来我才知道,当时我有中华广场商场和写字楼两个物业,都是特别好的,上市已经够了。之后在香港上市的几家房地产公司,规模都没有我大。

  理财周报:那冲突是怎么回事?

  邹锡昌:中山广场那块地正式开拍是2007年9月18日下午3点钟,前一天我们就在商量,预估土地的价格。当时2.34亿元的底价我已经交了,根据风险控制管理,我们觉得超过5个亿就不要了,因为如果拍到7-8个亿,要差5-6个亿,不好搞。当时高盛派驻的那个执行董事就请示亚太区总裁Kevien,他说“不要紧,不就6个亿,我们可以借给你”。

  结果,花了8.34个亿把土地拍下来之后,我们找高盛要钱,他们却说,“我们高盛有的是钱,但作为股东,不能够借钱给你,即便是借了,根据联交所的规定,上市之前也必须要还掉,否则就是关联关系。”

  理财周报:你有没有问他们,拍地之前怎么不告诉你有这样的规定?

  邹锡昌:我非常生气,当然问了。我问他们,当时怎么不跟我说,对方说,当时都没有想到。作为专业人士,怎么可能这么基础的问题想不到?!

  理财周报:缺好几个亿,怎么办?

  邹锡昌:地已经拍下来了,还能怎么办,到处借钱呗。因为昌盛集团是在香港注册的,主要业务都在国内,在香港我从来没借过钱,要借6个亿起码要抵押10个亿的资产,很难搞的。

  理财周报:在借钱方面,高盛方面后来有没有提供援助?

  邹锡昌:高盛是有介绍了几家银行,但高盛不能做担保,银行开出的条件都很苛刻,没有成。**后花了两个多月,到11月底我们自己才找了苏格兰**银行借了6个多亿,不过年息13%,也很贵的。

  延伸阅读:

  邹锡昌:见证22年地产市场三起三落

  地产经营模式新生代:城投、央企、商业模式共争土地

  30主流城市量价火线报告:温热重现 地产股临关键时刻

12下一页

重要提示:1、本站页面内容(含视频内容),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,并非商业性或盈利性用途;2、本页面内容如有侵权或内容原作者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,请及时通知本站,予以删除。3、本页面所载内容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,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,最终以开发商实际公示为准。商品房预售须取得《商品房预售许可证》,用户在购房时需慎重查验开发商的证件信息。本页面所提到房屋面积如无特别标示,均指建筑面积;4、如本文中有涉及价格方面的信息,均具有一定的时效性,如为注明价格有效期则表示此价格信息仅限发布当天有效;5、除此以外,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,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许可,否则本网站依法保留追究权。

热门楼盘remenloupan

重要提示: 本站页面内容,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,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。页面所载内容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,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,最终以开发商实际公示为准。商品房预售须取得 《商品房预售许可证》,用户在购房时需慎重查验开发商的证件信息。本站页面所提到房屋面积如无特别标示,均指建筑面积;所涉装修状况、标准以最终合同为准;所涉及楼盘图片,未特殊说明的,均指效果图。

免责声明: 本站页面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多信息的无偿服务,所有楼盘信息以开发商最终公布为准,不声明或保证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。刊载的楼盘资料不视为楼盘已达到可售标准,仅供参考和借鉴, 购房者在购房时需慎重考虑。参阅本网站的用户,应被视为已确认得悉上述立场。此外,网站所涉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,如有侵权, 请立即与我们联系。